15岁进厂做学徒,25岁成为国内“包机”第一人,38岁坐拥数十亿家产却在同年因病去世。
从普通打工仔到良心企业家,他始终热心公益,响应改善移民生存状态的行动被作为典型案例在联合国全球协议论坛上演讲。
有人说,如果当年他还能继续在乳品行业深耕,超过蒙牛、伊利也不是没有可能。但世事难料,即便十年挣下35亿身价,他也没能逃过病魔,他就是均瑶集团的创始人,王均瑶。
讲述商业创始人的故事,学习企业家成功经验,探寻商业新模式。本期商路历程就带大家一起走进王均瑶的故事。
王均瑶出生于浙江温州苍南县的一个小渔村,家里一直靠捕鱼为生。在王均瑶的弟弟们出生后,一家人的日子更加捉襟见肘。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15岁时王均瑶便不得不辍学,跟着同村的乡亲去大城市打工。上矿山、进工厂......小小年纪的他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一直在外奔波。
机缘巧合下,他进入一家印刷厂做学徒。他对工作很上心,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看重。没过多久,他发现推销员的工资比一般工人高很多,于是便主动向领导提出自己也可以去做销售。
成功换岗后的他如鱼得水,很快就拿到了全厂业务第一的好成绩,为此厂里还给他了一笔不菲的奖金。
他坚信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每份工作他都认认真真地对待,每个客户他都用心维护,正因如此,他不仅积累了宝贵经验,也有了一定的人脉。
所幸他并没有等多久。在改革春风的浪潮之下,王均瑶毅然辞去印刷厂的工作,选择做生意。
一开始,他只尝试摆摊倒卖一些小商品,几年后,弟弟也跟着他出来做生意,王均瑶便带着弟弟投入了家乡温州的“购销大军”。
正式开启了创业之旅。创业初期的三兄弟为了挣钱几乎跑遍了全国的每个地方、卖过各种小商品,渐渐有了一些积蓄。一次春节,远在长沙的王均瑶因为没买到车票而选择和同乡租大巴回家过年。
路途遥远、山路难行,一路颠簸下,王均瑶开玩笑说,要是能有钱,坐飞机回家就好了。同行的人也跟着调侃道,那包机岂不是更好?一句玩笑话点醒了王均瑶。
在那个年代,飞机是有钱人的选择,如果能提供普通人也能享受的飞行业务,会不会有很多人愿意为此买单?有了这个想法的王均瑶在春节后就马上开始打听包机事宜。
亲朋好友一个一个问,机场一家一家打电话,就连弟弟都会忍不住劝他:“人家那种大公司怎么会理我们还跟我们合作,你别浪费时间了”。
但王均瑶不信邪,“汽车能包、船能包,飞机为什么不能包。我们觉得飞机稀奇是因为它贵,如果有足够的钱肯定有机会包机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年多的时间里,王均瑶做过无数次调研、盖了上百个章子、经过数十次谈判,终于,在1991年7月,他敲开了中国民航的大门,承包了从长沙到温州的航班。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条航线,也是他事业的开端,此后的王均瑶“一发不可收拾”,在次年便成立了国内第一家民营包机公司——温州天龙包机有限公司。
他的包机航线也从家乡温州扩展到北京、香港等国际大都市,每周航班达到了400多个。在那个民营经济尚不被大多数人认可的年代,王均瑶,一个草根出身的人却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魄力成功包下飞机航线,这能够说是一大壮举。
这种“出格”举动,让王均瑶有了“胆大包天”的称号,不过这种胆大并没什么不好,正是这份胆识,让王均瑶的创业路和“突破”结下不解之缘。
王均瑶的突破并不是毫无章法的,他始终秉持着一种信念,做企业就要把企业未来的发展步伐和社会进步的步伐紧密结合在一起。
上世纪九十年代,牛奶慢慢的变成为大众消费品,市场需求大但行业还在初期,在“一杯奶强壮中国人”的社会号召下,王均瑶看到了商机。
1994年,他创立温州均瑶乳品公司,开始“进军”乳业。王均瑶觉得,要做就要做得和别人不一样,既要有特色更要有质量。
为此,他率先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投入生产,还建立了从养殖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虽然前期付出了巨大成本,但却保证了均瑶乳品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水平。
市场再一次给王均瑶的产品打出高分,均瑶牛奶仅用4年便占据了温州本地六成的市场占有率。随后,王均瑶决定扩大营业范围,他在全国各地建立乳业生产基地,销售网点遍布各大省份,很快就冲入了全国乳品行业前五名。
均瑶牛奶也成功融入一代人的成长记忆。甚至在后来均瑶集团因创始人王均瑶逝世而陷入“至暗时刻”,集团不得不决定砍掉乳品业务时,许多人都感到十分惋惜。
直到2011年,均瑶重新凭借“味动力”系列“杀回”A股,均瑶乳业才再一次实现凤凰涅槃。
1995年,因为包机和乳业两大支柱产业,王均瑶慢慢的变成了著名温商。但他创业的步伐却没有停下来。
在王均瑶三十而立这年,均瑶大厦在他的故乡温州落成,他说,这座楼标志着自己在这座城市实际做到了“拔地而起”。后来,他渐渐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
1999年,均瑶集团移至上海,建设集团总部。2002年王均瑶又以3.5亿的天价拍下了徐家汇的“金汇大厦”,并改名为“上海均瑶国际广场”,这也是上海首座以非公有制企业命名的甲级商务楼。
紧接着,王均瑶又主导收购了无锡商业集团。一路开拓、一路突破,王均瑶做成了许多别人想都不敢想或是敢想却不敢做的事,彼时大家都在想,这个正值壮年的企业家究竟能把企业做到多大。
但大家一致认为,出不了几年,他的事业一定会越做越好。然而就在此时,噩耗袭来,2003年,王均瑶被查出肠癌,家人劝他休息,但企业正在快速的提升的关键时期,强烈的责任感使他没办法做到撒手不管,依旧坚持带病工作。
他总是说,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因此,在生意做大后,他更加努力鞭策自己回馈社会。2000年,他积极做出响应中国光彩事业的号召,投入到扶贫济困的公益行动中。
为了帮助三峡大坝移民,他在宜昌当地投资建厂,推广万户移民养牛计划,并为农户育种、销路等提供配套支持,此举为三峡移民提供了数万个就业岗位,均瑶的三峡投资案例也成为中国光彩事业的典型案例被推广宣介。
2003年,他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捐款1000万元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
作为国内第一代民营企业家,他曾经“豪情满怀”要做一番大事业,也曾叱咤商场,成为温商“敢为人先”的代表。
但常年奔波劳累使他积劳成疾,在均瑶集团最需要他的时候撒手人寰。他的离开留下了太多遗憾,也曾让均瑶集团一下子陷入黑暗。
所幸,王均瑶在生前的最后一段日子里,妥善安排了身后事,在胞弟王均豪和王均金的辅助下,如今的均瑶集团虽不复以前的盛景,却仍然在航空、科技、金融、消费等多个赛道上齐头并进,甚至在新能源等领域也有所局部。
许多人都假设过,如果他健在的话,非常有可能会成为下一个中国首富,可惜天妒英才。
斯人已逝,但精神长存。王均瑶的胆识、勇气和爱心,影响着均瑶的决策和发展。他白手起家的经历更是激励了无数年轻人勇敢追逐梦想。
或许这正是许许多多像王均瑶这样的优秀企业家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那么屏幕前的你对于王均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如果你喜欢我的视频,欢迎关注我,为我点赞转发,你们的鼓励,将会是我做出更好视频的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2000架战斗机,6000辆坦克,50艘驱逐舰,亚洲最强军队浮出水面!
1.4万!特斯拉再降价,市值跌超1200亿元!最新回应:最大化让利给消费者
姆内不和内马尔点赞ins:姆巴佩早就不想和内马尔同队,内马尔一走他就归队
“15日下午3点将炸毁首尔市政府,炸弹已在大楼内装好”!韩国多家媒体收到邮件……
Apple Watch S9正式确认, 惊喜揭晓, 或是近年最优雅的苹果手表
1.4万!特斯拉再降价,市值跌超1200亿元!最新回应:最大化让利给消费者
小米 MIX Fold3 手机拥有双长焦:3.2X 人像镜头 + 5X 潜望式长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