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重点是持续改进

发布时间: 2023-09-08 02:38:35 | 作者: 情感咨询|

  随着商业环境的一直在变化,决定一个公司获得成功的因素也慢慢变得不同。网页开发工具WebpageFX的创始人威廉·格雷格近日在财富中文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分享了他对成功创业的看法。格雷格认为,世界上并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公司的商业模式,只要努力进行持续改进,任何公司都有机会收获成功。

  第一,你是不是已经将工作做到最好?你的公司应该做些什么来创建更好的产品,或改善服务质量?如何让你的客户变得比现在更满意?或许,目前你并不进行这些改变的资源或人力。但只要你能够持续跟踪这些改善措施,肯定能够正常的看到成功的曙光。即便是提升员工效率和积极性,也能够影响企业财务上的成功,所以为啥不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出一些改变呢?

  第二,不要忽视“小事情”。许多公司倾向于匆匆处理低优先度的项目,根本不去考虑怎么完善这些项目。你应该问自己,即便是最普通的工作,是否也能更加进一步优化。这一点很重要。跟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看起来并不重要的改进,将对公司总体运营产生积极的影响。寻找改进措施的过程,可以促使团队持续提高效率和质量,最终提升客户的满意度。

  第三,研究自己的成功。从失败中学习固然重要,但总结成功经验同样重要。当你的公司取得了一次巨大成功时,你是否从中学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将那次成功的某些策略,应用到日常流程当中?取得一次巨大的成功当然是好事,但一次大的成功并不能带来持续的成功。在养成持续改进的思维之后,你需要研究哪几个方面对公司有好处,并尽可能地将其融入到日常流程当中。

  在职场中,中层管理者可能是最委屈的一群人。他们不仅要面对下属的不配合,还得接受领导的批评。对此,知名商业顾问、《5分钟商学院》主理人刘润就在个人公众号里介绍了几个方法。

  刘润把这套管理方法称为“情境管理”法,指的是根据下属的类型,来确定管理的方式。他认为,通常情况下,下属可以划分为四类。

  首先是“热心的新手”,通常指的是刚招聘进来的人员,他们参与工作的意愿高,会迫不及待的想要做一些大事情,但能力不强。这是因为,刚加入公司的员工,其实他对公司的业务并不是很了解,对同事也不熟悉,这时,他不一定可以做出什么特别大的贡献。所以,这位新员工就被称为热心的新手。对此,刘润建议:你应该带着他,让他跟着你了解一下公司情况,什么事都带着他走一遍。尽量给出明确的目标,和做好工作的标准,说明工作范围、权限和责任,期待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并让他明确,只有你能做出决定。

  第二类是憧憬幻灭的学习者,他们的特点是能力弱,意愿低。比如有些下属做事没动力,你安排的事不能保质保量完成,批评几句就会愤而辞职。面对这样的下属,刘润建议,你应经常给他反馈,允许他犯错,有进步就表扬,如果失败了,和他一起分析原因,鼓励他多思考,自主地提出方案,允许参与讨论和决策流程,但依然由你做决策。一句话:我们讨论,我决定。这样把他拉入到你的决策讨论里面,他就会慢慢有参与感,重拾自己对你公司的兴趣和信心。

  第三类是谨慎能干的执行者,他们的特点是工作上的能力强,意愿低。比如有的下属,工作上的事都能很好的完成,但热情不高,信心不足。遇到这一种情况,你要尽量成为平易近人的良师益友,帮助他建立信心,认可其高超能力,和他一起讨论问题,鼓励他做最终的决定,训练他对决定的结果负责。一句话:我们讨论,你决定。因为他是能干谨慎的执行者,怕犯错。所以,所有决定你们都一起讨论,但最终让他来决定。不断建立他的信心,提高他的意愿。

  第四类是独立自主的完成者。也就是说工作上的能力强,做事意愿也高。这样的下属,你要给他自主权、信赖,和由衷的感谢。在对结果负责的前提下,充分授权。一句话:你决定。

  7月8日,在《中国企业家杂志》举办的2019新领袖创新大课上,美年大健康董事长、天亿投资董事长俞熔探讨了大健康领域,行业创业、投资等话题。他说:“健康是事业、创业,也是产业,每一个人都会关注。”澎湃新闻整理了他的发言。

  谈到健康行业的发展的新趋势以及未来机会,俞熔表示,医疗领域面临的全球挑战主要是老龄化。日本65岁以上的老年人大概占总人口26%,而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上海、北京在60岁以上的比例是17%。所以,未来全球医疗领域主要的挑战就是老龄化的问题。

  但同时,他也认为,巨大的挑战所对应的也是巨大的产业机遇。他说:“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逻辑来讲,财富的比重来讲,年纪越大财富相对集中。在老龄化的趋势下,大家想的是如何高质量活得更久,绝大多数都是一个终级目标,所以围绕这个大的逻辑开展我们对健康产业的思考,这个方向上是没有错的。”

  接下来,俞熔对未来的趋势做了总结。他表示,未来应该把重心放在老龄化、慢性病和预防思考的逻辑上来。如果将三个方面做延伸,可以总结为健康人群的消费升级,医疗场景的控费升级,以及生命科技的创新升级。俞熔还指出,在医疗健康领域也出现了消费升级的趋势。他提到,美年健康在体检中使用的胶囊胃镜,尽管市场定价为4000块钱,但2018年统计销售量达到了14万粒,在美年平台上有将近6亿的产值。其中,二三线城市销售量反超一线城市。

  最后,俞榕认为,健康产业应做到差异化竞争,而不是直接与公立医院的核心技术竞争,例如心血管、肿瘤、神经等部门,因为公立医院拥有最强的基础和人才。

  近日,“李彦宏被淋水”事件成了网上热议话题之一。不少人觉得李彦宏当时一句“What’s your problem”的反应颇为冷静。同时很多人也发现,身边不少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会下意识地飙外语。这是怎么回事呢?公众号“有意思教练”的一篇文章做了探讨。

  首先,在表达同样情绪的时候,外语的杀伤力比较小。研究者发现,通常我们在使用母语时,对情绪的表达更加精细、精准。所以我们潜意识里就觉得,母语表达出来的情绪更激烈。因此,在我们表达正向情绪的时候,通常会使用自己的母语。比如你今天拿到了一个大奖,你一定会在心里跟自己说:“太棒了,我真是太太太开心了!” 而不是:“ I am so happy”。换一种语言,那种欣喜若狂的感觉瞬间就减了三分。反之,在表达愤怒、失望、厌恶的情绪时,我们就会自动切换一种我们大家都认为杀伤力比较小的语言。

  其次,外语更容易打破文化禁忌。很多词汇,在我们的母语体系里,是有忌讳的。但在我们的认知体系里,外语的词汇并不会跟道德和教养挂钩,不会感觉说出来会触犯什么禁忌。在华沙大学的实验中,就让同学们给波兰语的粗话和英语中对应的粗话评分,觉得哪个词语更严重。实验结果证明,同学们一致认为,英语的脏话其实没那么脏。

  第三,说外语会赋予你另外一种思维逻辑和个性特征。每一种语言背后,都有它独特的文化特征。比如说英语时,你会感觉自己很有魅力;说日语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很有礼貌。特定语言的文化背景给人带来的感觉不一样,所以当需要做一些超出自己常规人设的事情的时候,人们通常都会选择用外语。

  总之,每个人对语言的理解都会不同。就算使用的是同一种语言,人和人的理解和感受也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你脱口而出的一句玩笑或者漫不经心的一句评价,非常有可能对于听者来说就是极其戳心的利剑。所以,在说话时,一定要三思而后言。

  硅谷AI研究院院长、畅销书《硅谷百年史》的作者皮埃罗·斯加鲁菲近日接受了钛媒体专访。在访谈中,皮埃罗分享了对“科技向善”的一些看法。

  首先,皮埃罗认为,用“科技向善”的思维来思考问题,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互信。皮埃罗说,科技本身是一种中性的工具。它能够适用于杀戮,也能够适用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难题。总之,取决于人类如何运用它们。如果我们不在“科技向善”方面做出努力,那科技的趋势便是人与人之间的疏离。

  其次,“科技向善”可以强化人类的人文性。埃罗在书中指出,“自己担心的不是机器慢慢的变像人,而是人类慢慢的变像机器,因为人类倾向于全盘接受新的技术互动方式。”比如,科学家们正在打造的智慧城市,“如果我们的生活变得很便利,在机器面前,可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也会变得更孤独。我们一个人开车,一个人在家看视频,我们不去影院,错过了和朋友一起交流电影内容的快乐。从技术的角度来说,我们的生活确实变得更好了,但这也是科技的问题所在,它使得你依赖它,说服你使用它,让你也慢慢的变机械。”

  所以,皮埃罗认为,要发展科技,必须要与艺术相结合。他解释说,之所以强调艺术家、哲学家、历史学家、心理学家的重要性,是因为在过去二三十年中,人类的人文性正在下降。“因为人们之所以为人,是因为我们人性的独特性。技能并不是区分我们与动物之间的差异,我们能设计建筑,鸟类也可以。诗歌、音乐,这些才是独特的。但慢慢的变多的人想变成工程师,诗人和艺术家的数量在减少。”

  皮埃罗强调,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源于艺术的启蒙。硅谷之所以为硅谷,是因为疯狂的设计师、音乐家、哲学家、政治家。苹果之所以为苹果,离不开刚离职的那位设计师。

  在谈到中国试图打造下一个硅谷时,在皮埃罗看来,中国的城市缺失的也正是其人文性:“几十年前,中国的城市各具特色,而如今的城市比较千篇一律,但其实每一座城市有其独特的文化和价值,如果这么多东西被扼杀掉,就不容易打造出下一个硅谷。”

  最后,皮埃罗还从“科技向善”的方面出发,分享了对人工智能不一样的看法。他认为,我们大可不用担心AI会取代人类工作。“从数据上来说,包括德国、日本等地,在机器人工业越密集的地方,人们的失业率就越低,机器人反而为人类创造了更多的工作。”目前的社会问题是,老一辈的人没能获得新技能,他们怎么来适应新工作?

  要读书,更要发声!不论你是想吐槽还是有疑惑,有观点还是想表达见解,都欢迎私信我们畅所欲言,伴读君每周精选精彩问题汇总。

返回列表
+ 微信号:wzh47381484